金庸先生曾说:“我没来过大理时写大理,大概前世是大理人。”
的确,金庸笔下的大理实在是太美,如《天龙八部》中出现的大理国无量山。每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,千亩茶园中,遍地冬樱开放,整个山谷俨然一幅油画。许多人不远千里,只为来此一赴花期。
“世上无双”的段誉公子所在的大理国,在金庸笔下也是与世无争,大理也是这样一个世外桃源。
走在大理古城中,阳光温暖,洒在斑驳的石板路上、飞翘的屋檐角楼上、晾晒着的扎染布艺上...
晨起远眺苍山,莹莹白雪,如神仙的披肩;夜晚散步洱海,似盛夏的晚风,吹拂着湖面月色盈盈。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在大理的岁月啊,真正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最好的时节。
我们平时一听到“风花雪月”这个词,都会想到一些浪漫的事,它是一个形容词,是一种不言而喻的意象。但在大理,“风花雪月”是名词,“风”“花”“雪”“月”分别指向四个具体的时令景观,被誉为“大理四绝”。
徐霞客在大理时,就听到这样的说法,在游记里写到:“榆城(即大理)有风花雪月四大景,下关风,上关花,苍山雪,洱海月。”
下关风,上关花
哪里都会刮风,为何下关的风会被着重提出呢?因为这里的风确实大得离谱,可以说是终年不停歇,有时候春天却能听到北方冬天的呼啸之声。
更奇特的是,从下关到大理的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几乎都存在西侧枝干偏少的现象。
“风”吹下关,而“花”开上关。大理气候温和湿润,“冬止于凉,暑止于温”,最宜于花木生长,所以大理人自古就爱种花、养花。
上关位于大理盆地的北端,今天到哪里能看到如地毯般铺满大地的各类鲜花。不过,历史上就很有名的“上关花”并不是上关地区各种花木的泛称,而是确指一种奇花。
徐霞客当年就曾来考察过,看到一种高临深岸的植物,当时花已凋零,只看到树干和叶子, 他听当地人说这种花为黄白色,大如莲,“开时香闻远甚”,有“十里香”的美誉,更神奇的是,平年花开十二瓣,到了闰年则会开十三花瓣。经过考察,徐霞客推断所谓上关花可能是木莲花之类,但也只是一种推测。
多少年来,“上关花”就是这样朦朦胧胧,影影绰绰,到底是什么花,现在依然没有定论。
在北纬 25 度的地方是很难看到积雪的,但苍山雪不仅经冬不消,到了阳春三月,雪线以上仍是银装素裹。而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,即便盛夏时节,山间的浓绿与山顶的洁白,构成奇妙的对比。
最容易欣赏的是“洱海月”。水光如镜,苍山倒映,白日蓝天云朵藏于水中,夜晚,皓月映水,让人分不清,是天月落海,还是海月升空。
中秋晚上,居住在洱海边的人家把木船划到洱海中,欣赏倒映在海中的一轮满月。银盘一般完美的“洱海月”从东边慢慢升起来, 一片低云相伴。月往天上走,透过云层筛下冷光,泻在洱海中,一池碎银,远处的苍山也露出一派崔嵬的轮廓,悠长如屏。
“我历山河而来,你的眉目仍惊鸿如初。”吹过下关的风,看风情岛的花,赏过苍山的雪,望见洱海的月!
风花雪月终非梦,一起去大理吧!一起感受人世间这风花雪月的繁华!